新闻中心

北京暴雨暴露经济发展软肋:要面子不要里子

不足为奇。

据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、给排水专家周玉文介绍,新中国建设初期,城市排水多采用苏联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理论,“想尽办法省钱,只求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行”。当时建的是小排水管道,按0.5年甚至0.3年一遇的标准设计,“一年淹两三次是正常的。”

除了设计标准不高,北京排水系统还存在老化的问题。目前,北京排水管线仍然包含解放前建成的旧砖沟。此外,一些泵站的电气设备、元器件普遍老化、破损,安全系数和可靠性、灵敏度等大大降低,部分泵站自动化、防爆和通风系统等监测监控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今行业管理需要。

新问题

周玉文在去年北京雨后内涝时表示,中国的排水系统设计相对落后,知识亟须更新,“如果用电脑模型运算,比如暴雨,哪个地方冒出多少水、需要排多少水,都可以用电脑仿真。但现在我们只能凭经验,哪儿冒水了,就赶快去抢险。”

周玉文说,排水方面的人才,目前中国高校能培养的也较少,连先进的教科书都没有。他还认为,中国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缺乏整体协调,“缺乏长远规划。”

同时,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处理后,每逢大雨降临,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,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。

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,也一直无法可依。专家呼吁,国家应借鉴国外防城市内涝法律立法经验,尽快制定《城市防洪法》,围绕城市内涝预防、规划以及政府责任,进行全方位的立法。